心明行端家风传
岳可江
干净做人,踏实做事;不贪不占,公道心安。这是父亲对我的教诲,也算是我家的家风吧。
父亲刚满20岁那年,就在生产队干起了队长,从那一刻起,爷爷奶奶的心天天为父亲揪着。后来,父亲干了民兵连长、村委委员,改革开放一开始,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。时至今天,75岁的父亲依然是村里的“领头雁”。在村委任职54年,其中37年村支书,这个记录,爷爷奶奶应该含笑九泉了。
奶奶说父亲是天生做买卖的料。她说父亲11岁时,从冯家花园买来桃子,到集市上去卖,挣了一块多。对于早年卖桃的经历,父亲微微一笑说,那是小把戏,后来做的才叫大买卖!
当了村支书的第二年,父亲谋划组建了城东村建筑队。刚成立的队伍,有人,有工具,但缺一样:钱!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,而父亲有办法。先卖家里的猪,再卖粮,最后,利用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,从信用社贷了5万元。靠着东拼西凑的6万元钱,建筑队承建了外地一个大跨度的厂房,一笔赚了17万,为城东村淘到了第一桶金。
花100万买下闲置校舍也算一个大买卖。原校舍库房,该拆的拆,该建的建,通过对外出租、出售,不但每年为城东村带来了十几万的集体收入,而且增加了几千万的固定资产,城东村赚了个盆满钵溢。
父亲说,他为村里挣的每一分钱,都是为老百姓挣的!
说这话父亲不亏心。城东村八百多人,每人天天免费半斤牛奶,年底一人一个千元大红包;年龄符合条件的老年人,村里每月发养老金......
担任富得“流油”的村支部书记,说自己“不贪不占”,也有人怀疑,并贴出大字报,还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。那一年,相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对城东村帐目逐一核查,没发现任何问题。心存疑虑者的举报无意中帮了父亲一个忙,还了他一个清白。
父亲说:“我在村里干了五十多年,靠的就是把一碗水端平!”但是村里这碗水,父亲真的“端平”了吗?
上世纪70年代,村委有推荐村民上大学、当工人、参军入伍的权利。当时,村里有一个上大学名额,我姑姑是团员,学历高,表现积极,再加上父亲的关系,姑姑认为,非她莫属。结果,村里推荐了另一位村民。姑姑哭着喊着问父亲为什么?父亲说:你是我亲妹妹!她是孤儿!后来,村里有去胜利油田当工人的,还有到烟台师范上学的,他们和我家都不沾亲也不带故。
父亲的大哥在沟头湾边开了几块荒地,种一点蔬菜和耐旱的作物,作为村支部书记的父亲去跟大哥收承包费。伯父说,别人开荒你不收承包费,你收我的?父亲说,你是我大哥,你要带头。伯父被逼急了,跑到我家大吵大闹,但是父亲寸步不让,伯父只好把钱乖乖交上。
在姑姑和伯父眼里,父亲这碗水没有端平。
从最初分管装修、门窗业务的总经理助理,到现在的新城建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,在父亲看来,我和他都是“官”。父亲说,小官也是官,管不好自己,小官也会出大问题!怕我放松警惕,隔三差五给我“点眼药”,药效主要成分还是:不贪不占。
父亲的教诲,我铭刻在心,付之于行。
一天,一个外包工头来到我的办公室,放下两盒茶叶。我打开手提袋,除了茶叶,还有两万元现金。我笑着和他开玩笑:“总共四百万的工程,一下送出二万,利润不低啊!”外包工头前脚走,我后脚叫来财务人员,依法依规进行了处理。
我的两个孩子,女儿在税务局工作,儿子上高中,两个孩子知道我的为人和处事原则,大事小情都是自己去努力,从不求我帮忙。
好家风散见于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,是一个家庭的底色,更是一个家庭的灵魂。好的家风,能营造出风清气正的家庭氛围,更能使每个家庭成员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。
家规家训:干净做人,踏实做事;不贪不占,公道心安
释解:做人不能耍小心眼,玩小心思,成事者,事不拖,话不多,人不作。不做亏心事,不怕鬼敲门。只有不贪不占,才能心安理得。
传承人简介:岳可江,中共党员,山东新城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、董事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