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家风·承家规——桓台县优秀家风系列故事

释家规·承家风|桓台优秀家风系列故事(九)

时间:2020-07-03 19:29 阅读: 字号:[ ]

读书,遇见更好的自己

董  丽

家风,是代代薪火相传的精神,也是一个家族得以繁衍生息图存发展的内核。和家风连在一起的,往往是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,它们像碎片一样连接起来,潜移默化影响着一代代人的发展,同时也是一个家族在社会安身立命的基础。

我的父母是农民,没有多少文化,也不善言谈,做人做事如旷野中的庄稼,栉风沐雨默默生长,默默地奉献。他们孝敬老人,诚恳待人,勤俭持家,深受乡邻敬重。虽然在县城生活多年,但在老家,乡邻提起父母,依然赞不绝口,而父母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对文化的敬重。

因为家境贫寒,父母只读过几年书,不能继续读书学习,这成了父母一生的遗憾。到了姐姐和我上学的年龄,家境虽然不算富裕,但父亲给我和姐姐撂下狠话:只要好好念书,甭管花多少钱,我砸锅卖铁供应!好好学习,是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。

在父母心里,多读书,多学知识,到更高学府深造,这是我和姐姐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。只可惜那时我过于顽劣、愚钝,不懂父母良苦用心,对上学很抵触,整天逃课,认为每天板板正正地坐在教室里是一件很枯燥的事。

记得有一天,我在家听到街上收破烂的吆喝声,就把上学用过的课本一股脑地卖给了收破烂的。晚上下班回家的父亲听说我把书卖了,把我狠狠打了一顿,这也是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唯一的一次。

父亲顾不上吃饭,想方设法打听到收破烂人的家,最终把我的书全部要了回来。在他心目中,书是神圣的,是不容亵渎的。

父母对文化的敬重还表现在对老师的尊敬。在村里,只要看到教书先生,父母都一脸虔诚走上前,恭恭敬敬送出自己的问候。有时和父母提起某位教过我或教过他们的先生,他们的敬仰之情会油然而生,仿佛话语里的先生就立在他们面前。

父母对我一直给予厚望,希望我努力学习,有出息,做个饱读诗书的文化人。但是,我最终还是辜负了父母的期望,把书包一扔,参加了工作。还好,姐姐考上了大学,圆了父母的梦想。

参加工作以后,父母对我说的最多的还是多看书、多学习。也直到此时我才明白那句话:书到用时方恨少。犹如醍醐灌顶,豁然醒悟的我重新捧起了书本,从头学习。夜深人静时,我捧着书本在灯下学习,孜孜不倦、如饥似渴汲取着知识。业余时间,我抗拒着外面的喧嚣,埋头读书,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努力。读书可以明理,读书可以医愚。通过学习,我读懂了父母对子女的热切期盼,还有当年对我恨铁不成钢的无助和无奈。


有付出就有回报,有努力就会有收获。通过学习,我完成了成人中专、大专乃至本科的课程,完成了一次人生的蜕变。我的文章,慢慢地变成铅字,最初的梦想终于实现。我把获奖证书和文章捧给父母看,看着父母脸上浮起的笑意,那为我而绽放的笑颜。

学习和读书,也为我点亮了明灯,指引了我前进的道路。让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,相遇了更好的自己。

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,也影响了孩子。通过读书,他们懂得了辨别真善美,学会了感恩,学会了去爱,学会了思想,书籍如春风细雨,滋润着他们,熏陶着他们。上学时,女儿学习成绩优异,不时在报纸和刊物发表文章;在大学,她是学生会箴言队朗诵领队兼主持人。儿子尚年幼,但是喜欢看书,在他身上,找不到半点我当年叛逆的影子。

家风是什么呢?是父母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的影响,是互相熏染的家庭氛围。我始终铭记着父母对我的教诲:工作要认真,待人要真诚,读书要真挚,生活要有真情,对人要善良宽容。遇到困难不退缩、不低头,对任何事必须抱着遵循真理的原则去对待,只有付出艰辛努力,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




家规家训:遵道而行


释解:遵道而行,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往前走,不忘初心、不畏困难、坚持不懈、沉心静气,就会遇到更好的自己。遵道而行,家庭才会生机勃勃,和谐融洽,幸福美满。

传承人简介:董丽,女,国网桓台县供电公司职工,荣获2017年桓台县“最美家庭”荣誉称号。

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