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家风·承家规——桓台县优秀家风系列故事

释家规·承家风|桓台优秀家风系列故事(十九)

时间:2020-07-31 15:10 阅读: 字号:[ ]

春联上的家风

刘延涛

说起家风,我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个映象,是过年时俺家的“门对子”,就是春联。从记事起,父亲就带着我们贴春联,大门口的那副印象尤其深。

贴好春联,父亲退几步,瞅瞅是不是周正,然后像自言自语,又像念给我们听:忠厚传家久,诗书继世长。对联的内容浅显易懂,而且年年大同小异,但是经父亲一字一顿读出来,却有了不一样的含义和味道。如今,父亲已经80多岁了,每逢春节,他依旧提前买好春联,让我陪他回老家贴好,依然是“忠厚传家久,诗书继世长”这样的内容。

那时父母身体不好,又拉扯着我们兄妹三个,日子过得捉襟见肘,即便如此,父母从不赚集体一点“便宜”。有时生产队长照顾父母,安排一点轻快活。赚了便宜的父亲、母亲从不沾沾自喜,反倒会默默干一些份外的活作为补偿,有时还要搭上我这个“小劳力”。得便宜事不可再做,得便宜处不可再往。这话用在父母身上再贴切不过了。

有一年,我和母亲去邻村走亲戚。路上,母亲捡到一个包得严严实实的手绢,一层层打开,是三十多斤粮票!20世纪六七十年代,人们凭各种票证购物,那时三十多斤粮票,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而言,绝对是一个意外,一个巨大的惊喜!但是母亲不为所动,她拉着我坐在路边,等了个把小时,把失主等到,亲手归还了粮票。面对失而复得的粮票,欣喜若狂的失主一个劲地说谢谢。

如果说“忠厚”是我家的传家之本,那么“诗书”则是我家的继世之道。虽然家境窘困,父母却硬是从牙缝里抠,从手缝里挤,供应我们兄妹三个完成了学业。特别是我这个一度逃学的“不良少年”,更是在父母逼迫之下,才重返校园,且最终完成了大学学业。

从山农大毕业后,我分配到农业局工作。“吨粮县”“双千县”“小麦千斤县”,随着我县农业生产创出一个又一个佳绩,我也在工作中快速成长。2008年,我晋升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,之后,我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硕士学位学习,并被选拔为第四批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。期间虽有机会“跳出”农口,但我还是坚持下来。2019年我参加了淄博-石柱扶贫协作农业技术指导组,派驻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河镇。我克服条件艰苦、饮食不习惯、交通不方便等困难,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,得到了石柱县农委、三河镇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。

在我的言传身教下,女儿自小学习刻苦,成绩优异,2009年,她顺利考取一所师范学校,大学毕业后,通过公开招考,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。春风化雨,细雨润物。好家风在女儿身上得以传承发扬,这对我而言是最感欣慰的。

“忠厚传家久,诗书继世长。”这则家训伴随我走过了五十多个春秋,它时时刻刻提醒着我,鞭策着我,让我待人始终如一,为人厚道,对人真诚;求知始终如一,学无止境,活到老学到老。




家规家训: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

释解:忠厚是做人的根本,拥有忠实、厚道的品德,个人才能在社会立足,家族才能经久不衰。读书可以增长知识,提高素养,明辨是非,也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。一个人立身处世,德和知缺一不可,一个家族繁荣昌盛、长久不衰,德和知更缺一不可。

传承人简介:刘延涛,中共党员,桓台县农业农村局农广校校长。
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